理论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学习 >> 正文



【廉洁从家出发】红色家书丨不要来此谋事,因为此处并无薪水——毛泽东致表兄文运昌
日期: 2024-10-31      信息来源:      点击数:

来源:清风新医

运昌吾兄:

莫立本到,接获手书,本日又接十一月十六日详示,快慰莫名。八舅父母仙逝,至深痛惜。诸表兄嫂幸都健在,又是快事。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全国大多数人皆然,惟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吾兄想来工作甚好,惟我们这里仅有衣穿饭吃,上自总司令下至伙夫,待遇相同,因为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如兄家累甚重,宜在外面谋一大小差事俾资接济,故不宜来此。道路甚远,我亦不能寄旅费。在湘开办军校,计划甚善,亦暂难实行,私心虽想助兄,事实难于做到。前由公家寄了二十元旅费给周润芳,因她系泽覃死难烈士之妻(泽覃前年被杀于江西),故公家出此,亦非我私人的原故,敬祈谅之。我为全社会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爱的外家及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同乡,但我只能用这种方法帮助你们,大概你们也是已经了解了的。

虽然如此,但我想和兄及诸表兄弟子侄们常通书信,我得你们片纸只字都是欢喜的。

不知你知道韶山情形否?有便请通知我乡下亲友,如他们愿意和我通信,我是很欢喜的。但请转知他们不要来此谋事,因为此处并无薪水。

刘霖生先生还健在吗?请搭信慰问他老先生。

日本帝国主义正在大举进攻,我们的工作是很紧张的,但我们都很快乐健康,我的身体比前两年更好了些,请告慰唐家圫诸位兄嫂侄子儿女们。并告他们八路军的胜利就是他们大家的胜利,用以安慰大家的困苦与艰难。

谨祝兄及表嫂的健康!

毛泽东

十一月二十七日

1937年11月初,青年莫立本从湖南长沙奔赴延安,转交了文运昌写给毛泽东的信。毛泽东接信后,欢喜不已。不久文运昌又向毛泽东写了一信,希望能得到毛泽东的帮助。于是,毛泽东给表兄文运昌写了这封回信。这是毛泽东与外婆家中断联系整整十年后写的第一封信。

此时,正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的紧张时期。毛泽东深深眷恋着家人,非常看重亲情。信中,对亲人的去世,他“至深痛惜”;亲人安好,他深感欣慰。他深情地写道:“我为全社会出一些力,是把我十分敬爱的外家及我家乡一切穷苦人包括在内的,我十分眷念我外家诸兄弟子侄,及一切穷苦同乡……”并表示非常希望家乡亲友与他通信。

毛泽东看重亲情,但与亲友交往中不为亲徇私,不为旧谋利。文运昌是毛泽东的表兄,自幼与毛泽东交往甚密。当年他不仅极力帮助毛泽东走出风气闭塞的韶山冲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新学,而且还向毛泽东推荐《盛世危言》《新民丛报》等进步书刊,可以说,文运昌在早期引导毛泽东接触新思想上起了关键作用。1937年,文运昌因家庭生活困难,致信毛泽东,希望到延安谋一份差事。毛泽东对这位表兄一直心存感激,但在回信中拒绝了这位表兄的工作要求,并指出“家境艰难,此非一家一人情况……惟有合群奋斗,驱除日本帝国主义,才有生路”。对于文运昌想来延安谋生的想法,毛泽东说,“我们的党专为国家民族劳苦民众做事,牺牲个人私利,故人人平等,并无薪水。”在革命胜利之前,党对自己的绝大多数工作人员实行供给制,所以毛泽东在信中说延安“并无薪水”。这封信充分体现了毛泽东以身作则、从不任人唯亲、从不为亲友谋取半点私利的高尚品格。将文运昌的信带到延安的“信使”莫立本后来也参加了革命,成为一名党的理论工作者,改名方克。而文运昌在1953年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安排为省文史馆员。

版权所有(C) 2008-2020 [44118太阳成城集团党委本科生工作部] 保留所有权利。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 邮政编码:453003 联系电话:302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