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文章 >> 正文
 

刘慧晏:真理之光绽放

发布日期:2021-06-01  浏览次数: 来源:求是网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人民的、实践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这一科学理论的百年传播过程中,形成了卷帙浩繁的经典翻译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系统坚实的文本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深化经典著作研究阐释,推进经典著作宣传普及”,“让理论为亿万人民所了解所接受,画出最大的思想同心圆”。为深入考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帮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经典著作中的思想观点,并能够从文本的历史比较、国际比较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从而为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深厚的思想资源和学理支撑,2016年,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以及辽宁省委宣传部的组织领导下,经辽宁出版集团、辽宁人民出版社与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创意策划,决定从已掌握的中文译本善本中选出56种100个版本加以研究阐释、编辑出版。5年来,在百余位国内高校、研究机构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与编辑团队的合力奋战下,终于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如期完成,结套汇集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以下简称《通考》)公开出版。

《通考》共2400余万字,坚持追根溯源、源流并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我国1949年以前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著作的中文版本文献进行了收集整理,并做了适当的考证研究。《通考》采取大致统一的编写框架,除导言外,各个卷本均由四个部分组成。原著考证部分,包括对原著的作者、写作、文本主要内容、文本的出版与传播情况的考证性介绍;译本考证部分,包括对译本的译者、翻译过程、译本主要特点、译本的出版和传播情况的考证梳理;译文考订部分,包括对译文的质量进行总体评价,对有关重要术语进行比较说明,对错误译文、错误术语或错误印刷进行查考、辨析和校正性说明;原译文影印部分,主要收录完整的原著译本。《通考》的出版对于更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对于梳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脉络,总结经验、把握规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很有意义。

图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中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考》。 辽宁省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一项百年工程。党的百年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不断传播推广、发扬光大的历史。新文化运动期间,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的传播促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马克思主义宣传运动。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完整中文译本在上海出版,开启了大量翻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历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我们党有组织、有计划地翻译经典著作,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这一工作始终没有停止。1938年5月,中共中央成立的马列学院,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翻译马列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有计划、较系统的翻译和研究阶段,《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国家与革命》、《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等一大批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出版。新中国成立后,几代理论工作者、翻译工作者呕心沥血、默默耕耘、接续奋斗,编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宁文集》,等等,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了系统准确的权威译本,有力促进了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通考》以1949年以前的主要经典著作译本编辑整理为重点,原汁原味地向我们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以及人们对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理解的不断深化,从总体上梳理了中国人一百多年来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重要概念和主要思想观点的理解历程,对于构建完整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这是一项基础工程。《通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对象,采取版本比较研究的方法从中发现规律,有助于我们不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译著的理解和把握。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者对经典著作中重要术语的翻译不完全相同,这表明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的理解是在不断变化、不断深入的。《通考》的每一个中文译本考,都努力回答三方面问题。其一,对每一部经典著作原版的写作出版背景、各版本情况、内容作出具体介绍,对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二,对每一个中文译本的译介背景、译者、编译过程及出版情况作出具体梳理,为更全面理解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翻译、传播的具体情况与问题提供生动的资料支撑。其三,对每一个中文译本涉及的重要概念术语、观点等译文作出具体解析,对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重要学术概念、术语及观点的翻译过程,进而推动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与学科体系等具有参考价值。

这是一项创新工程。以通考这种方法对百年来中文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进行考据和整理性研究,还是第一次。“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在我国学术界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综合性、基础性的概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经典著作的早期译本中沉淀着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执着追求,对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走向的理解把握。1949年以前的译本以特殊的形式沉淀着这些认识。我国有着悠久的文献学研究历史,在分类、编目、研究方法等方面也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但是,马克思主义文献学还有大量工作要拓展,《通考》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这是一套生动的党史参考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通考》具有历史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社会主义发展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真理、追寻光明的奋斗历程,有助于激励党员干部学史明理。毛泽东同志当年就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通考》记录了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李达、张闻天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翻译传播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历史,还有陈望道、李汉俊、王思华、郭大力、侯外庐、吴亮平、张仲实、何思敬、章汉夫、许涤新等翻译理论家,历尽千辛万苦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动人历史故事。今年是党的百年华诞,全党上下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这套丛书的出版可谓恰逢其时。

把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贯通起来。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动全党、全社会学习宣传贯彻这一思想,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必然要求,是我们肩负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

努力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供思想资源和学理支撑。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和基础,集中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思想伟力。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大力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倾力打造更多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的精品力作,精心做好宣传普及工作,不断推出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使经典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引导干部群众学习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夯实信念根基,厚植思想深度,提升道德境界。

图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丛书。 辽宁省委宣传部供图

在深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中回答好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必须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要从理论与实际、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紧密结合上,不断深化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研究,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研究,推出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坚持把研究和回答新时代重大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立志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聚焦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决策、重大改革开展研究,深入研究总结重大实践经验,既为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又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观点,推动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

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出版队伍建设。《通考》的出版既形成了一批理论成果,也涌现出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标志性成果、标志性人才建设为牵引,以重大项目为依托,致力培养一批政治坚定、学贯中西、学养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致力培养一批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熟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具有创造活力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致力培养一批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社会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的出版家,为做好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普及提供坚实支撑。